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hanfengze1953. 随缘的博客

祈祷!愿我的家人及我所有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幸福、平安、健康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快乐时光话童年, 蹉跎岁月北大荒, 苦乐年华返城后, 岁月如歌夕阳红。 上山下乡------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------工程连队------ 知青返城------中国对外传媒刊物------美术编辑

引用 脾胃养生十法  

2010-08-04 07:39:55|  分类: 保健 养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12345678《脾胃养生十法》

 

引用

12345678脾胃养生十法


一、饥饱适中。宋代苏东坡认为,饮食适宜是长寿的基本条件。他常常是“已饥方食,未饱先止”。他认为这样可以“宽胃以养气”。清代尤乘认为,“饮不可过,过则湿而不健;食不可过,过则壅滞而难化。”所以很多养生学家均主张饮食宜节量。
  二、食宜缓细。《养病庸言》中说:“不论粥饭点心,皆宜嚼得极细咽下。”《医说》曰:“食不欲急,急则损脾,法当熟嚼令细。”咀嚼是食物消化之始,是胃肠消化的基础。
  三、饮食有时。《千金要方》云:“饮食以时。”就是说饮食必须定时,要有规律,才能使身体及时获得维持生命的营养素。
  四、怒后勿食。古人说:“食后不可便怒,怒后不可便食。”说明进食的时候宜心平气和,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,才有利于胃的消化。
  五、谨和五味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指出:“谨和五味,骨正筋柔,气血从流,腠理以密。”阐述了主食和副食多样化的重要意义。
  六、清淡为上。唐代孙思邈提倡饮食“常宜轻清甜淡之物,大小麦曲,粳米为佳”,“勿进肥浓、羹肤、酥油酪饮等。”他还主张“营养性者,常须少食肉,多食饭。”
  七、甘咸勿过。《素问·奇病篇》曰:“甘者,令人中满。故其气上溢,转为消渴。”食糖过多会害脾生痰损齿,易患消渴(糖尿病)。《千金要方》说:“咸者伤筋,多食咸则筋脉伤。”现代科学证明吃盐多了,会造成心血管疾病,尤其使人易患高血压,可以使人夭折短寿。
  八、适温而食。“适温而食”,“食饮者,热无灼灼,寒无沧沧”,这是《内经》中关于饮食寒热要适中的忠告。食物过热过烫对消化道会造成物理性伤害,过寒则伤脾胃,即使是炎炎酷暑,也不可恣意冷饮。
  九、饮食宜洁。汉代医圣张仲景在《作伤杂病论·禽兽鱼虫禁忌》中说:“秽饭、馁肉、臭鱼,食之皆伤人。”
  十、餐后养生。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说:“食毕当漱口数次,令人牙齿不败,口香。叩齿三十六,津令满口,则食易消,益人无百病;饱食则卧,食不消成积,乃生百病。”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